开辟新领域、提出新理论、发展新方法,是科技创新赋予的新内涵。一直以来,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建设,取得一项项丰硕成果。“从节能角度做到节能减排,从清洁能源角度做到升级转型”是热电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在科技创新大环境下,公司不断乘势而上,在电气系统运行、锅炉优化控制等方面下苦功、深研究,为打造绿色、科技、质量热电不断积淀与探索。
“无人机”巡检。
“主任,飞检1#终端塔红外成像显示312 A相汇流排处75度,距离发热点7米,超温报警!我继续靠近监视。”近日,电仪二车间技术员郑付彬一边操控无人机巡视,一边向车间汇报紧急情况。
结合集团汽电需求和公司检修计划,南厂正处于单炉单机运行,为保障电网大负荷受电情况下安全可靠运行,防患于未然,公司利用无人机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特殊巡视。
“志涛,你们赶紧去312线塔处测量汇流排处温度,立即汇报手持数值。”为了验证无人机测量准确性,车间立即安排运行人员去现场进行二次确认,跟踪实测。
车间第一时间启动《架空线路故障应急处置预案》,在风险确认后,向生产部门申请312线路退出运行做紧急热备,最终将事故火苗“扑灭”。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发现,有力地保障了电气系统的平稳运行。
“无人机就是我们在天空中的另一双眼睛,先期通过激光雷达制定的云线路网格化飞检路线,不仅能将线路上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‘体检’,还能实现定期比对计算分析,为电网提供专业保障。这些离不开集团公司对电气专业的大力支持,高科技手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便捷,坚持科技强安才是实现本质安全的保障。”电仪二车间主任李云龙感慨道。
科技加持,让供电智慧又安全。
近年来,随着集团公司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,电气专业不断提升整体效能,组建一支由技术骨干组成的创新队伍,运用高科技检测技术,精心研究、积极探索电力巡检新途径,先后增加了电缆感温光纤系统,红外手持热成像仪、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、手持局放探测器等技术手段,进一步推进电气系统管理更加精细化、标准化。
特别是引入“无人机巡视”,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、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线路走向、杆塔本体进行精细化巡检,从空中角度进行“第三视角”观察,填补人工巡检盲区,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及运维水平,为筑牢安全电网提供有力支撑。